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新时代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肩负着参与教育国际化竞争和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院党总支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核心课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制定《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VOICE“三全育人”模式暨学生工作指南》,引导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扎根中国大地、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矢志民族复兴。
牢记育人育才初心,加强学生价值塑造。坚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价值塑造置于人才培养首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全员式”学习宣传,打牢核心价值“地基石”。认真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切实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每学期院领导为学生讲党课讲思政课,开展青年大学习,每年举办“书香致远”读书活动,建立党的创新理论书籍开放式阅览室,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利用红色资源实施红色之旅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前往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实践研学,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情怀,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运用“融媒体”学习专栏,建立思政教育“新途径”。学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学习时刻”“红色双语电台”等系列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始终扎根中国大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借鉴国外有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国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积极开放心态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国际化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专业“硬知识”和思政“柔引领”的融通发展。编写出版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案例集。实践中,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了具有典型代表的课程思政实践,体现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立场要正、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塑造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培养时代新人。
注重涵养家国情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新人。坚持将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作为“特院人”的首要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人生精彩篇章。强调“爱国爱校”。加强“四史”教育,加强校史校情教育,讲好新生入校第一课,开设“院领导开放日”,将学生大学时光集结成册《特翊风华·毕业生纪念册》,引导和激励学生心怀家国情、践行报国志。强调“尊师重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特院教学优秀奖”评选活动。开展“我爱我师”“十月谢师恩·诗颂引路人”等主题活动。强调“力学笃行”。激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绩优异。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在中外文化办学环境中,始终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学生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做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促进者和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塑强“中华文化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讲座系列活动,打造每两年举办一次以文化为主题、以艺术为载体的“特院文化节”文化品牌,公众号推出“康续绵延,普及即传承——用英语‘广播’传统文化”栏目,涵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搭建“中西文化桥”。组织开展Delaware Dialogue(对话UD教师)和Open House(美方教师开放日),与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中外学生“留学Party”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宣介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全球胜任力”。每学期邀请世界名校专家教授开展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
全面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聚焦个性学业帮扶。开设外教“一对一”英语帮扶,对受学业警示处理的学生实行全覆盖指导和帮扶。护航心理润心化行。以讲座活动“教心”、宣传教育“育心”、专业辅导“走心”、危机预防“护心”,对危机关注学生实行“一生一策”,为新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助力学生生涯发展。成立学生生涯规划室、留学俱乐部,学生入学后即开展学生生涯规划调研并明确每年目标,编印《留学指南》,举办西财—特拉华“校友话留学”、“师说背提”、生涯咖啡馆、企业Open Day等活动,帮助学生留学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