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我坐上了由香港前往波士顿的班机,远渡重洋,在哈佛大学度过了短暂又充实的3周。回顾这趟旅程的一幕幕,许多动人的时刻萦绕在心头,难以忘怀。
波士顿作为全美居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井井有条的整洁街道、和谐安静的城市氛围给人以十足的安全感。遛狗的、带娃的、跑步的、玩飞盘的各色人等在公园里享受惬意的时光,路上能遇到的大多数人也相对友善,零零散散的会遇到一些讨钱的流浪汉,但还算温和。抛开昂贵的生活成本,这座慢条斯理的城市确实是个宜居的地方。
哈佛大学在查尔斯河附近,不同于MIT的现代摩登,古老宏伟的建筑群展示着哈佛大学的历史和传承。大部分暑期学校的课程教室都安排在Harvard Yard,它是哈佛大学的主校区。这里,楼房高矮胖瘦,斑驳的红砖墙和暗沉的大理石相衬,几条碎石小径划分出通往各处的要道,大片泛着光的草坪变成拼图散落各处,镌刻着“真理”(veritas)的徽章随处可见,游客行人络绎不绝。庄严肃穆的背景,藏不住氤氲着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校园
我所选修的课程是可持续发展与影响力投资(Sustainability and Impact Investments),该课程有4个学分,小班教学,需要进行期末考试。由于原来一学期的课程安排被压缩到了3周,课程的节奏也变得很快,强度很高。除去两本基础的参考教材,我们还有许多日常的案例研讨以及教授推荐阅读的内容,阅读量特别大。由于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有课,每节课都有相应的阅读材料,如果没有在课后及时消化完当天的内容,并读完明天上课需要的材料,就完全跟不上进度。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有效的阅读,是我觉得这门课程最具挑战性的地方。
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十多个不同的国家,有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士。这是最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多元且差异化巨大的背景,同一个话题,观点迥异,往往能听到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通过激烈精彩的讨论后,我们最终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通过更为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课堂
此外,教授Carlos还邀请了esg.ai网站的创始人、Toks咖啡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等业界大牛给我们授课,带我们参访实验室,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该领域的前沿工具,进一步了解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影响力投资的现状,更深刻地体会这份事业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我认为这门课程最打动人的地方,我们得以见到一群真正对美好未来世界有着远大愿景并且逐步将其实现的理想主义者。从有限的慈善捐赠到粗浅的ESG量化,再到逐步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影响力投资策略,绿色金融的画卷正在慢慢铺开。


实验室



在哈佛生活的每天,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感叹这所世界名校的学习资源之雄厚,人文底蕴之深沉。在哈佛,你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一个能够令你舒舒服服的学习的地方,不论你想站着学、坐着学还是躺着学、甚至趴着学。哈佛大学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大学图书馆,而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对夏校学生开放,你可以完全放心地找到你所需要的大部分文献,学校甚至有便捷的线上图书馆,有绝大部分书籍的电子版本可供使用。尤其是当你在图书馆翻阅《独立宣言》原稿、拿破仑亲笔信、第一版的《物种起源》等珍贵的文件时,你会沉浸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难以自拔,脑海一遍遍闪过这些伟大的字迹一笔一划落下时的景象。
图书馆




平时,我们住在Cabot House, 离上课的地方大约20分钟步行距离。宿舍是四人间的套房,独立寝室,共用卫浴,有一个小客厅,洗衣房和厨房在地下室。但是寝室没有空调,这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食堂在不远处的Currier House楼下,每天有3顿自助餐和1次夜宵,食物还算丰富,但是是典型的白人饭,有水吧可以畅饮各色冷饮。我们住在许多不同的宿舍楼,每个楼有自己的徽章,象征每个楼不同的风格特色,楼下的公共空间也有着不同的设施。我最喜欢去Currier house玩,那里有台球桌、游戏机、投影仪和棋牌室,也是在那里,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学校有专门的免费巴士串联散落在城市里的各个哈佛站点,地铁交通也十分发达,出行还算方便。
宿舍
学校会组织各种活动,大部分是有趣的,我们平时自己也会结伴出去逛吃。Harvard Square是学校附近最热闹的地方,有很多好吃的餐厅,离Yard也近,我们平时上完课会和同学一起去聚餐。我觉得到关于吃和玩,有一些是非常推荐的:匹诺曹披萨便宜大碗,是扎克伯格最爱的店,性价比极高;波士顿龙虾卷和当地的新鲜生蚝一定要吃;Frank Steak店如其名,牛排真材实料;坐船出海追鲸鱼是人生清单之一;去纽约过个紧凑疯狂的周末;各种博物馆和艺术馆都可以逛,基本不会踩雷……太多美好的记忆夹杂在这些活动中,难以言说期间的快乐,如果只是在这儿过上一点儿夏天,相信我,真的很好玩!
逛吃


言归正传,哈佛暑期学校的申请并不困难,只是比较繁琐。通过哈佛官网选课报名,准备好语言成绩,补充好疫苗证明,安排好签证,订好机票安心出行即可。